发布时间:2023-04-25

前言

供应链票据是人民银行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202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稳步推进,迈入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对接符合条件的供应链平台和金融机构, 平台支持企业基于供应链场景和真实交易关系, 签发由若干张标准金额票据组成的票据包, 办理票据出票、 承兑、 背书、 贴现、 质押、 保证、 到期处理等全生命周期业务。自2020年04月24日,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试运行,至今已满3年。

一、供票3周年大事记

2020年4月24日,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首张供应链票据诞生。包括欧冶金服、TCL简单汇、中企云链等在内的3家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首批接入。当日,共有17家企业签发共17笔,合计104.42万元供票。

2020年7月30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入选上海自贸试验区第十批金融创新案例。

2020年9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对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1年1月28日,上海票交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的公告(票交所公告【2021】1号),规则大幅提高了供应链金融平台接入的门槛和标准。

2021年2月,山东省财政厅等发布《关于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通知》。山东省成为首个财政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的省份。此后全国多地跟出台专项政策,大力发展供应链票据,鼓励供应链票据的签发、贴现、再贴现,以及地方自建供应链平台对接票交所。

2021年4月,标准化票据顿生波澜。《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证监系统确已叫停券商从事标准化票据业务,目前银行仍在等待银保监部门进一步明确,待监管机构明确统一标准化票据规则。至今,标准化票据仍未放开。

2021年5月18日,票交所发布公告(票交所发〔2021〕55号),印发《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业务方案》和《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直连接口规范V1.0》,明确了新一代票据系统业务与供应链平台相关票据业务的关系。

2021年6月1日,票交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展规划(2021-2023)》,该《规划》明确提出“在签发端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有序推动供应链平台接入;按照票据业务系统建设的总体安排,统筹做好供应链票据平台系统建设;加强配套机制建设,促进供应链票据业务持续发展;与人民银行分支行和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做好业务宣传推广和市场培育。

2021年8月27日,票交所通过线上形式举办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发布会暨签约仪式,与第二批接入票交所的8家供应链平台(兵工财司、电子科技财司、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建信融通)以及与前期参与试运行的中企云链、简单汇、欧冶金服等机构完成集体线上签约。

2021年10月23日,票交所公布受理通过了7家供应链平台的接入申请材料,包括: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惠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2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依托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搭建全省统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2022年9月,小供即注意到河南省完成供票平台招标,信豫链运营机构中原金科中标。河南省是首个(规划)建立全省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区域。

2022年8月,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简称“新系统”)投产上线,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了系统融合,实现了建设形成统一高效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票据”找零支付”功能和形成前后一体、多管齐下的风控体系等多重目标。将供应链平台作为接入机构统一管理,实现供应链平台票据业务与新系统的融合

2022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2022〕第4号令)明确规定:供应链票据属于电子商业汇票。同时,办法对票据期限、信息披露、票据贴现、民间贴现等进行了更严厉的规定和限制。办法对供应链票据在内的票据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截至2022供应链票据所有基础功能完全上线

2023年3月,票交所批准第4批机构接入上海票交所。包括金网络、中信梧桐港、国网、南网、海尔、邮储银行等机构。今年2月,金网络在第四批接入机构中率先实现业务落地,上周中信梧桐港亦宣布首笔业务落地4月,中信梧桐港亦宣布其平台首笔业务落地。

二、供应链票据的现状

据小供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4月24日,已共有4批共24家供应链平台与上海票交所直连。直接接入票交所的平台主要为企业产融平台、第三方平台、金融机构(银行和财务公司)

此外,还有更多机构通过SAAS方式通过已接入的通汇资本、中企云链、简单汇等平台实现与票交所的间接直连。

截至 2022 年 9 月底, 平台共登记企业超过 5800 家, 小微、 涉农、 绿色企业占比超过 60%, 累计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规模超 1800 亿元, 有力支持了中小微企业支付和融资。同时,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9 月末, 供应链票据贴现量和承兑量的比值为 70%, 较同期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与承兑比值高近 40 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10月末,日照银行已通过多个平台(包括但限于中企云链、简单汇和通汇资本)累计为186家核心企业的446家上游企业办理供应链票据贴现215亿元。

截至2022年底,山东通汇资本2022年全年平台业务规模突破100亿元,累计服务企业超千家,落地全市场首单供应链票据秒贴、再贴现业务,以Saas方式赋能11核心企业。

截至2023年3月末,简单汇供应链票据业务已覆盖全国11个省(直辖市),与近百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服务客户超5000家,交易规模超600亿元。

从接入平台的所属背景来看,票交所在接入机构的选择上有所布局。如接入有着成熟经验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可打通金融资源的银行机构,能将供应链票据延申至产业场景的财务公司和产融平台,并开始形成多行业覆盖。相信未来接入票交所的供应链平台更多的是有着产业背景的供应链平台

从现有的供应链平台运行来看,供应链票据并没有在多个平台上实现“多点开花”。一是接入的多数供应链平台本身已在开展普票/新一代票据和“信单链”业务,供应链票据对于部分平台而言,更多的只是一张“备着的门票”,为睡眠业务;二是供应链票据的盈利模式尚未成型,供应链平台难有动力持续推动业务。

从交易规模来看,供应链票据累计的千亿级规模在偌大的票据交易市场中,溅出的水花并不大。一方面,可能在平台准入方面,票交所可能采取了较为审慎的策略。另一方面,部分参与机构对供应链票据处于“试单-发广告宣传”模式,处于观望状态,参与并扩大规模的动能不足。同时,小供注意到,目前交易规模较大的平台均为第三方平台,相对而言,第三方平台在丰富自身平台商业模式、寻找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联系方面具有更强的动机。

三、场景化创新或是可行之路

小供认为未来要充分激活供应链票据用票企业的用票需求,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或者坐等“信单链”规范监管,并不是可行之道。回归到票据支付和金融属性,供应链票据可通过挖掘用票的供应链场景,在合规审慎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共同探索挖掘更多场景化票据服务方案或为可行之路

同时,小供认为尚未接入票交所的供应链平台(数字债权凭证平台,包括第三方平台和企业供应链平台)并不是票交所的竞争对手,而是商业信用市场上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在这个角度来看,票交所也需要将各类平台或科技服务机构纳入自身票据生态,让大家绑在“商业信用”这条大船上。

可喜的是,票交所曾结合票据的应用、使用不同场景,推出了包括供应链票据在内的多个票据数字化创新产品:

票交所在票据签发端推出了推出供应链票据,在票据支付端推出了“票付通”,在贴现端推出“贴现通”产品,在融资端推出标准化票据,在贸易融资服务端,推出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在信息服务端推出“票信宝”和“集票宝”。

依靠这些产品或产品组合,以票据和供应链票据为载体,进行场景化创新,相信未来供应链票据的信用场景会被进一步激发。

一是,管理场景下,实现“(供应链)票据+司库”打通应收/应付票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如中核司库近期票交所建立直连,票交所将集团公司已授权的成员单位存量出票信息及持票信息数据包于T+1日发送至资金管控平台,票据种类包括银票与商票,涵盖成员单位在各个金融机构开出或持有的票据,实现了对票据信息的全面覆盖,具有票据信息全面可视、票据信息一键导入和双重查验的特点。集票宝数据口径为票交所提供的票据信息,集票宝口径与手工导入口径(系统台账)不一致时系统将预警通知票据所属单位用户,及时进行票据信息核对保证系统票据业务信息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可通过司库系统与票交所账户主动管理功能打通,并对登记的账户进行业务权限管理,防范被冒名开立虚假账户风险。进一步的,还可以实现企业产权信息与开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相互印证校对,进一步防范假票风险和假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

二是,支付场景下,实现“(供应链)票据+集中购销”打通。利用票交所“票付通”产品,将票据支付嵌入企业线上购销流程,为企业提供见证支付、即时支付、组合支付、全网支付及信息透传等功能,支持企业在平台实现采购、票据支付一站式操作,并实现商流、支付流和物流等多流数据融合。

三是,融资场景下, 实现“(供应链)票据+撮合”打通。供应链平台利用自身的金融机构资源,给核心企业链上的中小微供应商在持票融资环节中,匹配成本低和效率高的资金,撮合交易,这也是票交所的创新产品——贴现通创设的初衷。【票据经纪机构(五家,分别是工行、招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和浙商银行)受贴现申请人委托,在中国票据交易系统进行信息登记、询价发布,撮合交易】,这里供应链平台发挥着一个“类票据经纪机构”的角色,而且对比市场上的“秒贴平台”,供应链票据作为贸易票嵌入供应链场景,其自偿性更能保护贴现行的利益。

四是,风控场景下,实现“(供应链)票据+评级”打通。供应链上的信息相对企业报表信息而言,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上,更敏感、更直观和更及时。区别于传统信用评级,通过对供应链票据贸易背景核查以及基于票据的综合信息评估,如将贸易背景信息、用票行为、历史逾期情况、金融机构认可度等因素纳入评级模型中,在票据评级上既关注主体信息,又关注交易信息,更高效便捷地服务企业票据融资,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如磋如切如琢如磨相信随着供应链票据功能不断优化业务系统的日益打磨应用场景持续深化供应链票据成为传导企业优质商业信用实现优质金融资源在供应链的有效配置滴灌中小微企业的有效工具水到渠成


文章来源于供应链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