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8-17
前言
2025年8月12日,为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财政部联合央行等多部委下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众所周知,票据利率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信贷投放,而贷款贴息政策能否有效刺激贷款显著增长呢?
一、贷款贴息政策简析
1.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1)支持范围,适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且贷款机构能够识别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避免出现违规套利现象。
(2)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3)贴息标准,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4)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支持范围,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政策:一是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二是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三是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贴息标准,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贷款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贷款贴息政策影响
本次贷款贴息政策本质上是针对消费领域贷款的“定性降息”。今年3月底,多家媒体报道,多家银行接到总行通知称,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如果贴息1个百分点,那意味着消费贷实际利率最低可以降到2%出头,服务业贷款也是同理。
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住户消费贷款还是占大头。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住户消费贷款增加了1.2万亿元,平均每个月增加1000亿元左右。当前每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4万亿元左右,考虑到目前消费贷款主要还是集中大额消费,比如汽车、电子产品、家电、家居家装、教培等重点领域,这些领域每月消费总额在1万亿元左右,这时我们需要考虑,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后这每月1万亿元消费有多少比例会转化为消费贷款。根据我们发起的投票,大约30%的人愿意消费贷款。
如果愿意消费贷款的人数显著增多,那么确实能带来贷款的增长。对于多数人而言,一边存款或理财的收益率只有1.2%左右,而消费贷款利率是2.0%以上,理性的人还是宁愿取存款或理财来进行消费而不会去贷款。什么人会愿意贷款呢,主要是资金暂时周转不开的人或者资金追求更高收益的人。总体而言,贷款贴息政策对信贷改善可能有一定作用,但这个作用预计也相对有限。
三、对票据利率的影响
今年3月,消费贷款的下调短期确实是让住户贷款带来了一定增长,助力银行信贷投放改善,月末票据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出现显著上行。

这次的贷款贴息政策的起始期为9月,也刚好是季末月,部分贷款需求甚至可能会从8月后延至9月,从这个角度看,8月信贷投放或面临一定压力,9月环比改善,9月票据利率中枢或较8月小幅抬升。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票风笔记